12万㎡ 81国企业齐聚!北京海工展何以成为全球海工企业的“必选项”?
当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、法国等 18 个国际展团带着尖端技术跨越山海,当卡特彼勒、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、丹佛斯、易格斯、康士伯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连续多年锁定展位,当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、杰瑞、宏华、玉柴等本土领军企业,以及山东未来机器人、西沙科技、鳍源科技、国科先材、维特力、凯富博科等创新企业将展会作为新品首发阵地,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展览会(CM2026)已成为全球海工行业的“年度期待”。这场即将于2026年3月26-28日在北京・中国国际展览中心(顺义馆)的盛会,究竟凭什么成为全球海工企业的“必选项”?
CM2025北京海工展现场照片
“全产业链 + 全球资源”
在这里能对接最完整的合作网络
对海工企业而言,“参展的核心是找资源”,而北京海工展恰好搭建了一张“无死角”的资源网络。12万平方米的展区覆盖海洋工程、海洋油气、海上风电、水下机器人等全产业链,小到水下机器人的核心传感器,大到深海导管架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,企业能一站式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,国际展团带来海外先进技术,本土龙头提供成熟供应链支持,创新企业亮出突破性产品,全产业链 + 全球资源,国际巨头与本土创新同台竞技。
CM2025北京海工展中石油展台现场照片
而全球资源的聚合度更为关键,在8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参展商中,不但有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这样的能源领域“需求方”,还有丹佛斯、易格斯这样的装备“供给方”,也有山东未来机器人、鳍源科技这样的“技术创新方”。据统计,CM2025北京海工展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采购商汇聚一堂,参观采购团达400个,其中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马来西亚、伊朗等多国采购商纷至沓来。这种“需求-供给-创新”的闭环对接,让企业无需奔波全球,就能链接世界级资源。
CM2025北京海工展杰瑞展台现场照片
“智慧+绿色”双导向
在这里能触摸行业最前沿的未来
海工产业正面临“智能化转型”与“低碳发展”的双重命题,而北京海工展始终是这两大趋势的“首发阵地”。在CM2025北京海工展现场,中海油展出的“海洋石油122”深水导管架平台,标志着中国深海油气开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;“热采一号”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,为稠油开采提供了高效低碳方案,这些“国之重器”的亮相,直接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。
CM2025北京海工展中海油展台现场照片
在细分领域,创新成果更是层出不穷。山东未来机器人的T23、VY150水下机器人,能在复杂海况下精准完成管道检测;凯富博科的6+1自由度液压机械臂,突破恶劣环境作业瓶颈;玉柴的低排放船电动力、国科先材的全水性防腐涂料,则从“绿色制造”维度推动产业升级。对参展企业而言,在这里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,更能观察同行动态、捕捉市场需求。
CM2025北京海工展玉柴、山东未来机器人展台现场照片
“展会+论坛”强联动
在这里能打通从技术到落地的全链路
北京海工展的价值,从不只停留在“展品展示”,更在于通过配套活动,让“技术”真正转化为“合作成果”。CM2026同期将继续举办的“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发展论坛”,新品发布会、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多场技术与交流活动,搭建技术对接桥梁,汇聚政策制定者、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,解读全球海上风电的市场机遇与技术痛点,帮助企业找准发展方向,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。
北京海工展经过15年的沉淀已形成独特的“行业信任度”。从 2011年首届聚焦海洋油气装备,到如今覆盖全产业链,累计吸引超 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家企业参展,它早已不是简单的“年度展会”,而是全球海工从业者的“资源枢纽”与“信心符号”。
2026年3月26-28日,当全球海工企业再次汇聚北京,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一场展会的吸引力,更是它对“企业核心需求”的深刻理解。